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哈尔滨KTV招聘网 > 哈尔滨热点资讯 > 哈尔滨学习/知识 >  年东、西突厥分裂西突厥有阿波、达头、贪汗三个可汗但实际上势力

年东、西突厥分裂西突厥有阿波、达头、贪汗三个可汗但实际上势力

2022-09-04 12:02:11 发布 浏览 862 次

年,东、西突厥分裂,西突厥有阿波、达头、贪汗三个可汗,但实际上势力最大的是达头可汗。阿波与东突厥作战被俘后,鞅素特勤的儿子被立为泥利可汗。泥利死,其子达漫继位,称泥撅处罗可汗。当时东突厥都蓝、启民两可汗互争雄长,达头联合都蓝进攻启民。都蓝死,达头占据漠北,自称步迦可汗。年,铁勒、思结等十几部背叛达头投降启民,达头部众溃散,他逃往吐谷浑后下落不明。年西突厥泥撅处罗可汗被铁勒打败,随后又在达头的孙子射匮攻击下东走高昌,年降隋。此后,射匮可汗统一了西突厥,广开疆土,东起金山,西到西海、玉门以西诸国都在他的统治之下,汗庭建在龟兹北面的三弥山。年,射匮死,弟继位称统叶护可汗,统叶护可汗把大汗庭迁到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北面的千泉;授西域各国以颉利发的称号,每国派驻吐屯一人,收敛征赋。这是西突厥最强盛的时期。武德末年,统叶护曾向唐朝求婚,但被东突厥颉利可汗阻挠而未实现。贞观初年,统叶护被伯父所杀,西突厥内部变乱迭起,贵族争立。年,沙钵罗利失可汗分西突厥为十部,各派一设统领,每设得一枝金镞箭用作号令,故称十设部落或十箭部落。并依所处地域分十部成两厢:左厢五部在碎叶川(今楚河)以东,称五咄陆部,部落酋长称啜,共五大啜;右厢五部在碎叶川以西,称五弩失毕部,部落酋长称俟斤,共五大俟斤。左右厢统称十姓部落,有的学者认为这或许同室点密率领西征的原十姓部落有关系。不管怎样,按地域划分居民应该看作是西突厥社会由血缘向地缘进一步转变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年,阿史那贺鲁自立为沙钵罗可汗,建牙帐在双河(今新疆博乐、温泉一带)和千泉,总领十姓部落,控制西域各国,领兵几十万。阿史那贺鲁曾进攻过唐朝的庭州等地。~年(唐显庆二年至三年),唐朝派苏定方等统兵分几路征讨,俘获贺鲁,西突厥灭亡。唐朝设立陵、蒙池两个都护府,以阿史那步真为池都护、继往绝可汗,押五弩失毕部落;阿史那弥射为陵都护、兴昔亡可汗,押五咄陆部落,属地分置羁縻州府,统归安西都护府(年以后一部分改属北庭都护府)管辖。世纪末,西突厥别部突骑施兴起,代阿史那氏统治了原十姓地区,但唐朝支持的西突厥可汗后裔一直到年才不见活动。

突厥人主要从事游牧业,随水草迁徙,以毡帐为居室,食肉饮酪,冬裘夏褐,披发左衽,善骑射。以角弓、鸣镝(响箭)、甲、(长矛)、刀、剑为兵器,有冶铁、铸铜、造车等手工业,能纺织布(一种用蒿草纤维织成的粗布),善制鱼胶、养马。突厥马筋骨合度,能长途奔驰,狩猎、作战都很合用,经常用来与唐朝交换缯絮。

突厥汗国制定有反映私有制的刑法。征发兵马及收赋税时,刻木为契并附上金箭,用蜡加封盖印,作为凭信。

突厥有自己的文字。汉文史料中记载着突厥有碑铭;世纪末到世纪初,人们在叶尼塞河摩崖上发现了形态类似古日耳曼人的鲁尼字体的文字;世纪末、世纪初在蒙古高原有了更多的发现,取得许多碑铭的完整照片和拓本。年,丹麦学者汤姆森解读了铭文,确认是用阿拉米字母(一说直接来自粟特文字)书写的突厥语,基本字母有三十八个,从右向左读。在至今为止发现的突厥文碑铭中属于突厥人的主要有阙特勤碑、毗伽可汗碑、暾欲谷碑(这些碑又因发现地点而被统称作和硕柴达木碑)等,这些碑铭作为现存最早的突厥语文献,在语言学、历史学上都有重要价值。俄国学者拉德洛夫曾系统刊布过一批突厥文碑铭,同时尝试编写了《突厥方言辞典》;世纪年代,日本学者小野川秀美把突厥文碑铭初步翻译成了日文;年代,苏联学者马洛夫再次对一些突厥文碑铭进行刊布,内容包括原文、转写和翻译;在这一基础上,苏联突厥学家克里亚什托内结合各种文字的史料对突厥碑铭进行了集大成的研究。阙特勤碑和毗伽可汗碑都有汉文部分,中国学者在清朝末年就参加了这一部分碑文的考释工作。另外,由于近年发现了时代早于突厥文碑铭用草体粟特字铭刻的布古特碑,有的学者认为突厥汗国初期的公文用语可能是粟特语。近年在中国新疆和南西伯利亚、中亚等地还发现了许多属于突厥的石人墓、石圈墓,这对于研究古代突厥人的文化也有着重要意义。

吐谷浑

中古活跃在今中国青海及甘肃、四川部分地区的民族。曾在世纪建国至世纪年代,国名亦称吐谷浑,立国约三百余年。

史称吐谷浑本鲜卑族前燕王慕容庶兄,分得部众七百余户(一说一千七百户),西迁至阴山。西晋末,又越过陇山,到袍罕(今甘肃临夏)。其后扩展,统治今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地区的羌、氐等族,建立国家,以吐谷浑为姓氏、族名,亦为国号。南朝称之为“河南国”,西北其他族又称之为“阿柴(赀)虏”或“野虏”。后来吐蕃亦称之为“阿柴”,唐代后期又称为“退浑”、“吐浑”。

吐谷浑人主要从事畜牧,有良马,名青海骢,号称龙种。也从事农业,种植大麦、粟、豆、蔓菁。矿产有铜、铁、朱砂。居穹庐、毡帐,后期渐有城居。

吐谷浑初屈服于西秦,及西秦为夏赫连定所灭,遂据有西秦故地,与北魏及南朝并有密切交往。其时南北政权对峙,河西走廊为北方政权据有,故东晋南朝与西域及柔然、高车交往,皆取道吐谷浑境内,吐谷浑成为使者、商人、求法高僧往返之要道,在中西陆路交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世纪年代至年代初,其主名夸吕,自号为可汗,都于青海湖西四十五里之伏俟城。通使于东魏、北齐,而与西魏、北周为敌,与隋亦常有军事冲突。年,夸吕卒,子世伏立,求和亲,后隋以光化公主妻之。年,隋大举进攻吐谷浑,其可汗伏允遁走,隋取其地置西海(今青海湖西)、河源(今青海兴海东南)、鄯善(今新疆若羌)、且末(今新疆且末南)四郡。隋朝末年中原战乱,伏允复其故地。唐初,伏允寇边不已,年(唐贞观九年),唐太宗命李靖率兵击败之,伏允为其部下所杀,唐立其质子慕容顺为可汗。不久,慕容顺为国人所杀,唐又立顺子诺曷钵为可汗,后妻以宗室女弘化公主。年,吐蕃灭吐谷浑,诺曷钵率其残部奔于凉州。年,唐又移其部于灵州,置安乐州(今宁夏中宁东南)以居之。留在故地的吐谷浑则为吐蕃所统治。其后吐蕃东侵,安乐州之吐谷浑又东迁至朔方(今内蒙古白城子)、河东等地。唐末有代北吐浑赫连铎;五代时有代北吐浑白承福,都是东迁之吐谷浑,其后为契丹所统治。留在青海之吐谷浑,据国内学者研究,今居于青海互助、民和、大通及甘肃天祝等地之土族,即为其后裔。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