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哈尔滨KTV招聘网 > 哈尔滨热点资讯 > 哈尔滨名言/句子 >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

2022-10-07 12:11:08 发布 浏览 358 次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注释】 斗升之禄:微薄的俸禄,指当官。赐归待选:朝廷允许回乡等待朝廷的选拔。优游:从容闲暇。

【点评】 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苏轼、苏辙兄弟随父亲去京师,在京城得到了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的赏识。第二年,苏轼、苏辙兄弟高中进士,“三苏”之名遂享誉天下。但是,进士的科名与日后仕途成就并无直接关系,进士及第的人有了朝廷要人的推荐、保举,才有可能入朝为官。苏辙在高中进士后给当时的枢密使韩琦写了一封信,这就是《上枢密韩太尉书》。

这封信本为求见韩琦而作,苏辙却采用迂回的笔法,将文章写得婉转别致。首先从文与气的关系谈起,苏辙认为文章是由气形成的,文章属于人的思维、头脑的产物,但创作者需要有实际的生活经验,才能使文章具有生命力。作者以孟子和司马迁的文章经历作为例证,引出自己想要博览天下奇闻壮观,结交一代贤人的愿望,再以欧阳修作为陪衬,表明希望得到韩琦重用和提携的心情。文章虽是干谒之文,却不落俗套,毫无乞丐气。年少的苏辙故作豪言的情态,也委实率真可爱。

六国论 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尝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注释】 六国:齐、楚、燕、赵、韩、魏。世家:《史记》记述诸侯王的传记称为“世家”,而“六国世家”即指六国诸侯王的传记。窃:私下,是表示个人看法的谦词。五倍之地、十倍之众:谓六国与秦相比,有其五倍的土地、十倍的人口。山西:指崤山以西。咎:怪罪。疏:疏忽大意。势:大势、形势。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注释】 不在齐、楚、燕、赵:这四国皆远离位于西部的秦国,不与它接壤。而在韩、魏之郊:韩国疆土介于秦、楚、魏三国之间,为军事上必争之地。故云秦吞六国,首先战事当发生在“韩、魏之郊”。郊,邑外为郊野。周制,离都城五十里为近郊,百里为远郊。后泛指城外、边地。与下句“韩、魏之野”的“野”,同义。塞:阻塞、挡住。冲:要冲,军事要道。蔽山东之诸侯:掩护着崤山以东的各诸侯国。范雎:字叔,战国时魏人。后入秦游说秦昭王。商鞅:也叫卫鞅,卫国贵族,公孙氏。后入秦,劝说孝王伐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三句:范雎说秦王曰:“夫稚侯越韩、魏而攻齐刚寿,非计也。少出师,则不足以伤齐;多出师,则害于秦……越人之国而攻可乎?其于计疏矣……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今释此而远攻,不亦缪乎!”(《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刚,故刚城,今山东省宁阳县。寿,今山东省郓城县。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注释】 乘:乘势攻击。附:依附。障:屏障。委:托付。区区:小、少。当:抵挡。折:损折。东诸侯:山东的诸侯,这里指齐、楚、燕、赵。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注释】 摈(bìn):排除。完:全,这里指保全国家的完整。寇:敌寇,侵略者,这里指秦国。出身:献身。“以二国”三句:意谓用韩、魏两国的力量共同对付秦国,齐、楚、燕、赵四国则可在后方休养生息,并且暗地帮助韩、魏两国解决急难。阴助,暗中帮助。疆埸(yì):边界。背盟败约:即“背败盟约”。背,背弃。败,破坏。自相屠灭:指六国间自相残杀。伺其隙:窥伺着六国疲困的可乘之机。

【点评】 这是一篇史论文章,通过史实论述了六国灭亡的原因。苏辙开宗明义,认为六国只看重眼前的小利,撕毁了相互之间的盟约,齐、楚、燕、赵不去帮韩、魏抵抗秦国,却争相割地贿赂秦国,导致自身逐渐被削弱,最后一一被秦国所灭。“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这种语意反复,极言韩、魏之重要,但六国之士目光短浅,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放弃韩、魏,给秦国开了方便之门,灭亡的悲剧便不可避免了。文章开合有度,颇具战国策士纵横捭阖之风。

墨竹赋 苏辙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