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哈尔滨KTV招聘网 > 哈尔滨热点资讯 > 哈尔滨名言/句子 >  应回应指回应万物应接万物不召而自来不召唤而使万物自来归附意指

应回应指回应万物应接万物不召而自来不召唤而使万物自来归附意指

2022-11-11 17:52:21 发布 浏览 591 次

应:回应,指回应万物,应接万物。

不召而自来:不召唤而使万物自来归附,意指道具有非凡的感召力。王弼注云:“处下则物自归。”

坦然:坦荡的样子。“坦”字各本或作“”、“”、“弹”、“单”,或是借字,或是错字,严遵《老子指归》及六朝写本多作“坦”,其本字应作“坦”。

天网恢恢:天网广大。天网,喻指天道的力量。恢恢,广大的样子。

勇于敢的就会死,勇于不敢的就会活。这两种勇或有利或有害,有时似乎并不易知。天有所厌恶,谁知道它的缘故?天之道,不争斗而善于取胜,不说话而善于回应,不召唤而使万物自来归附,坦荡无私而善于谋划。天网广大无边,稀疏却无所漏失。

七十四章

本章主旨在于反对统治者滥用刑法杀人,反对统治者用杀人的手段恐吓人民,并对统治者代天行杀伐之权的狂妄行径提出了警告。反对暴政虐民是老子思想的基本内容。开章“若民恒且不畏死,奈何以杀惧之也”,语出反诘,意味深长,想想数千年以来不惮于杀人的专制政治,这样的话听起来,至今仍然使人有振聋发聩之感。法制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必要工具,行生杀刑赏之权,在现实社会中无疑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专制政治下,当权者往往十分自然地就认为自己操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当权者意志往往主导着法制的运行。在老子看来,统治阶级操生杀之权,乃是越俎代庖,窃取了“天”的权力,这种代天“司杀”的行为无疑是“不道”的,“不道早已”(五十五章),会遭受“天遣”,所以“希不伤其手矣”。老子的这种思想,包含了对世俗统治权力和意志的深刻否定,包含了政治自由的理想。老子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实质上可以说是一种“自由”的思想。“自然”一词即含有“自由”的意义,而“无为”的终极目的,正是要最大限度地限制居高临下的施为,以达到“物各自然”的最佳状态。天之“司杀”,实际上也只是因任自然,无为而为。

天,或天道,从积极的方面来说,有长育万物、庇护万物的生生之德,这是老子所一再强调的主要方面;而从消极的方面来说,天或天道作为万物存在的根据,作为合规律性的动因和力量,其作用于万物又具有制约性,可以说是“掌握”着万物的“生杀大权”。所谓“勇于敢者则杀”(七十三章),所谓“坚强者死之徒”(七十六章),便是违天不祥而自取灭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天或天道也可以说是“司杀者”,只是天或天道之“司杀”,是因任自然,无为而为,所以并不显示天或天道自身的意志和目的。《庄子·养生主》也有“通天之刑”的说法,可谓与老子以天为“司杀者”之意一脉相承。然而“司杀者”一词容易使人想起世俗统治的权力和意志,有人因此认为“司杀者”不是指没有意志的天或天道,而是指刑杀衙门或司法机关。实际上,老子在这里用“司杀者”一词来指称天或天道,只是为了适应具体的语境而借用的具有比喻(拟人)性质的“假名”,不可胶柱鼓瑟,拘泥于字面的意思,以至于产生误解。天道没有意志和目的,但作为万物存在的根据,作为作用于万物的合规律性的动因和力量,它具有某种类似于意志和目的的功能;借用老子喜欢用的比喻,这就好比流水,流水没有意志和目的,但流水趋下、向东,以至于汇入大海,却显得似乎有某种意志和目的。老子常常喜欢用拟人化的比喻来指称和描述天道,这就更给天道戴上了人格化的面具,赋予了某种象征性的人格意志。我们因此不必对老子以“司杀者”指称天或天道感到疑惑不解。我们只有对修辞和思想有真切的理解,才能真正做到得意忘言,才能避免误入词语的迷途。

对于本章文意最大的误解正是认为“司杀者”和“大匠”指的不是天或天道,而是刑杀衙门或是司法机关;这样理解,本章的主旨便成了告诫君主不可亲自直接杀人,不可取代司法机关的职能而自行刑杀之事。本章开头就说“若民恒且不畏死,奈何以杀惧之也”,老子的批评和抗议显然是针对整个统治阶级,针对专制政治本身,而不是针对君主一人;而且更重要的是,君主本人并不能真正行刑杀之事,不能恐吓、残杀人民,君主之所以能够“杀人”,正是因为他掌握国家机器,可以通过“刑杀衙门”、“司法机关”实现“杀人”的目的。在专制时代,虽然君主的权力有时也会跟“法制”产生某种冲突,但就其实质而言,法制乃是君主专制的工具,生活在春秋时期的老子,不可能有司法权力独立的思想意识,把本章主旨理解为反对君主直接杀人,而主张由司法机关行刑杀之事,显然是十分荒谬的。在君主专制政治下,“法”乃是专制的工具,是实现统治权力与意志的手段。在本质上,“以法治国”的主张与老子自然无为的政治理想相去甚远,甚至是背道而驰的。老子反对仁、义、礼,特别是礼,在老子看来,更是等而下之,被斥为“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而所谓“法”,尚且不齿于孔孟,对于老子来说,那更是等而下之的了。值得一提的是,现代法制政治可以对老子思想有所借鉴和吸取,但老子思想本身并非如有的论者所认为的那样,可以“兼容”法治的思想,而最多只能说法治思想可以“兼容”老子思想的某种因素。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